
收藏

首页

公众
平台

省原产
地官方
旗舰店

商城

邮箱


当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遇上数字时代的“新引擎”,黑土地正奏响一曲震撼人心的现代农业变革乐章。在黑龙江2.3亿亩广袤沃野上,卫星如同“天眼”俯瞰大地,区块链化作“数字账本”精准记录,人工智能化身“农业医生”智能诊断,作为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大数据板块承载主体,农投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投大数据”)以“数字画笔”,在这片金色粮仓上勾勒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全新图景,推动传统农业向着新质生产力加速蝶变。
数据筑基:数字技术如何浇筑农业发展“四梁八柱”?
以“大数据画像”破解融资困局让土地资产“活”起来
“过去拿土地证贷款我们至少要跑一个月左右,现在手机点一点,很快就能到账。”这是黑龙江农户对“农业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的直观感受。为破解农村金融“老大难”,例如农民授信不足、贷款“难慢贵”及银行风控瓶颈等问题,农投大数据以卫星遥感数据、土地确权信息构建“大数据画像”,让“沉睡的土地”变成“流动的资本”。平台与10家银行深度耦合,累计投放贷款突破1800亿元,大幅降低贷款利息,缩短贷款周期,被农业农村部誉为“中国农村金融1.0标准范式”。这项获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的创新实践,正在重塑农村信用体系——当每一寸耕地都拥有数字身份,金融资本便循着数据脉络精准滴灌,为粮食安全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血液”。 从“灾后补救”到“全程预警”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在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农投大数据打造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平台”正以全省覆盖的技术势能,重构农业风险管理的行业范式。传统保险“估产定损”的粗放模式,被“投保到地块、查勘到地块、理赔到地块”的数字化风控取代。平台接入12家省级承保机构,深度聚焦农业保险精准化与财政补贴高效化管理,2024年为市县财政核减不合理保费补贴近千万元,2025年更被省财政厅等多部门联合指定主导30个试点县全域推广。当卫星影像与物联网传感器实时传输墒情、苗情数据,农业保险不再是灾后补偿的“事后诸葛亮”,而成为风险预警的“前沿哨所”,为黑土地筑起数字时代的“防波堤”。 链条赋能:数字重构如何打破农业生产“困局”? “一条链”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智慧升级 农投大数据打造的“农业智慧链云平台”被国家数据局评为“数字中国建设首批典型案例”,以卫星遥感、AI算法为“链主”,将分散的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编织成数据共享的“智慧网络”。在绥化的大豆产区,农户通过平台可获得标准的种植方案、农资采购和市场对接服务,亩均成本下降,收益不断提升。这种“链条式、规模化、集约化”模式,让数据要素成为破解“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难题的金钥匙,开创了数据驱动农业增效的“龙江路径”。 万亿市场的信贷危机被数字技术“一键破解” 农投大数据的土地托管平台,正通过数字技术破解托管领域的信任危机。平台借助土地确权数据和物联网设备,实现从合同签订到作业验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这项创新实践,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优秀项目奖,被评为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第三名,入选APEC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示范样本行动50案例以及农业农村部30个全国社会化服务典型,已在全省开辟出农民财产性收益新渠道,让龙江耕地在数字信用体系下实现“托管增效”,为托管市场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 生态破局:数字红利怎样滋养乡村振兴“沃土”? “线上认养+全程追溯”打造农产品高端化新路径 “扫码就能看到水稻从育苗到收割的全过程,这样可靠安心的大米我宁愿愿意多花钱购买。”农投大数据与腾讯合作打造的“线上认养+全程追溯”模式,正在改变农产品的价值逻辑。平台已为全省数千家农业主体提供可信数据支撑,通过互联网流量入口打通农产品曝光“高速通道”,助力传统农业向“可视化、高端化、定制化”升级,有效破解“优质不优价”市场困境,让龙王庙大米等龙江特产拥有可追溯的“数字基因”。当消费者通过手机“云监工”农产品生长,优质农产品便能挣脱“价格战”泥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数字溢价”新动能。 智能监管守护6400万亩耕地上的“舌尖安全” 在黑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数据库里,已为4004家农产品溯源企业背书,超6400万亩耕地可被追溯。这套覆盖“从田头到餐桌”的智能监管体系,让9932家服务经销商、11232种农药、434万张合格证拥有可追溯的“数字足迹”。当“水肥一体化”“智慧巡田”等场景陆续落地,黑土地正在构建覆盖高标准农田、涉农资金、耕地保护的智能监管体系——这不仅是对“舌尖上的安全”的承诺,更是农投大数据以数字治理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龙江担当。 未来图景:鸿蒙系统里藏着怎样的“数字粮仓”? 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农业版“数字孪生粮仓”新体系 在农投大数据的未来规划中,一幅更壮阔的数字蓝图正在铺展。基于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农投大数据积极谋划与业内头部科技力量中国电子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旨在打造“农业可信数据空间”。借助鸿蒙系统强大的万物互联能力,农业数据底座将与遥感监测、云计算深度融合,助力龙江率先构建起覆盖2.3亿亩耕地的“数字孪生粮仓”,达成从种植决策到市场预测的全链条智能推演,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数字预判”根基。 “高校+基地+农户”模式培育执掌黑土地未来的“数据农夫” “无人机巡田、手机看墒情,现在种地没点数字技能可不行。”在拜泉县的培训基地,我省创新推出“高校+基地+农户”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中国科学院、深开鸿等合作建立的人才转化基地。聚焦无人机操作、电商营销、数据平台应用等技能,已为7个县区培养数千名掌握无人机操作、数据平台应用的“数字新农人”。当“会用数据”成为新时代农民的必备技能,黑土地将迎来人力与智力的双重觉醒,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可持续的“人才引擎”。 从金融服务的数字破冰到全产业链的智能升级,农投大数据的实践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次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塑。数据互联成为“活的有机体”,当1800亿元金融资本循着数字轨迹精准滴灌,当4004家企业依托区块链构建信任体系,黑龙江正在书写的,是一份以数字技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龙江方案”。“全国每九碗饭就有一碗来自龙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征程上,这片黑土地的数字革命,必定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标杆,作为龙江数字农业领域的冲锋者,农投大数据必将为中国饭碗装上更智能的“数字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