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媒体关注丨省报:农投办实事 大数据助农 农民贷款不再难 大数据助力百万农资秒到账

时间:2021-11-19 11:34:09





新闻全文新闻全文



  信用良好,银行优质客户,这些竟是我省农民的新标签。

  您别不信——初冬,建设银行佳木斯分行富锦支行行长房继文正奔忙在富锦的田间地头向农户宣传贷款服务。行长追着农民跑,这背后都是大数据的功劳!

  据建设银行黑龙江分行提供数据表明,近年来,建行黑龙江分行应用大数据已经为我省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超过340多亿元。

  富锦市富锦镇上街基村的阚长君就是在今年春耕时用建设银行的手机APP贷款,通过实名验证后,获得了10万元贷款,购买农资种了300多亩水田。

  合作社这样的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也很便捷。黑龙江省富锦市锦山镇世一村的尹立东,以合作社的形式贷款,通过银行APP,立马就到账253万元。尹立东说:“以前贷款得出去跑三四趟,还得求人贷款,现在动动手指,贷款秒到帐。”






农民们喜迎粮食丰收



  正忙着农民朋友做宣传的行长房继文告诉记者,2021年,富锦支行发放涉农贷款8.63亿元,现在2022年农业信贷的序幕已经拉开,争取实现投放额超10亿元。

  大数据让农民贷款不求人的同时还降低了贷款成本,农民自主“乐贷”,金融机构也敢贷。记者从建行黑龙江分行了解到,个人农户新户贷款年利率第一年是5.15%,第二年4.95%,比第一年低0.2%,符合条件的农户最低年利率可达4.25%。和尹立东同村的付国强已经在建行贷款三年,今年他所在的合作社又贷到了257万。付国强就告诉记者,“自己这样的‘信用户’,不仅利息会下调,额度还会提高呢!”

  这一让人欣喜的变化源于我省实行的“农业大数据+产业互联网+金融科技”新模式。农投集团大数据公司是我省农业大数据的“操盘手”。大数据公司总经理张明对记者说,大数据公司运用新一代信息将我省土地确权、土地流转、财政补贴等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金融机构共同完成交叉验证,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提供精准依据。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直是困扰我省农民贷款的“三难”。为此大数据公司做了深入的调研,发现产生背后有几大原因。其一,农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信用的宝贵,随意将身份证借给他人借贷,他人逃贷后对自身信用造成不良影响。其二、农民贷款渠道少,只有农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其三、贷款难,使得农民不得不借高利贷,有些地方民间借贷利率高达15%。贷款压力非常沉重,成为影响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一环。然而涉农主体信用缺失,如何解决银行拒贷、惜贷是问题的关键。

于是大数据公司与建行黑龙江分行携手,依托大数据对贷款“三难”进行破题。通过在齐齐哈尔、绥化等地的试验,仅2018年末~2019年春就为农民贷款40亿元。

“我们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应用农业大数据、政务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交叉验证,帮助农民通过手机,实现线上一键贷款。”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贾东表示,农民年年都要种地,需要资金周而复始,广大农民朋友已逐渐对个人信用重视起来。2019年末~2020年春,建行黑龙江分行对我省农民放贷120亿,2020年末~2021年春突破180亿元,三年累计投放340多亿元。





富锦支行的工作人员向农户介绍贷款业务



  有了成功的范例,与大数据公司合作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2020年大数据公司已与10家银行达成合作,在全省全覆盖,推出产品达18款。“截止2021年4月末,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累计线上发放贷款超过550亿元,服务农户、农业经营主体39万个,利率低至4.25%,创新了金融支农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农村生产资金需求。”张明告诉记者。

  其实,大数据公司对大数据的深挖与利用不止于此。张明表示,大数据公司的平台还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智能农业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包括农资、种植收割、仓储、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服务。他举例说,现在大数据将购买种子农药的数据也引入进来,给农民放贷可以通过土地确权、财政补贴、购买农资等多重数据进行验证,正因为有这些多维度的数据,使得阚长君们仅通过实名验证就能通过手机贷款。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百万农贷资金正通过“云端”流向黑土地的田间地头。

  (图片由建设银行富锦支行提供)

  记者:桑蕾;见习记者:杜清玉;编辑:狄婕;审核:孙铭阳;统筹:曲静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张玉彬

编审:侯庆雄 樊成博